标王 热搜: 高空车  高空车租赁  重庆  湖北  贵州  机械  浙江  江苏  脚手架  高空作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知识 » 正文

超越脚手架更高效率的作业设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8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中国高空车租赁网资讯部获悉: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电力、-灯、交通、园林等部门。国内大多厂家的用户集中在车站、
 中国高空车租赁网资讯部获悉: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电力、-灯、交通、园林等部门。国内大多厂家的用户集中在车站、地铁、商店、工厂、供电、-灯等部门,高空作业机械在有发展前途的电信及有线电视系统使用较少,但是在建筑施工中以替代某些脚手架施工和建筑物外墙表面的装饰、清洗和维护等,以及用于风力发电站、船舶、飞机等大型设备维护检查等,都大有前途,其中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最为受用。
  
  那么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同样高空作业的高空作业车没有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那么受欢迎呢?因为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具有车载式高空作业车所不具备的几大优势:不用上车辆牌照,节省税赋、年检和保险等成本;不需要专门的人员驾驶(车载式高空作业车驾驶员必须有驾驶证),节省人员培训成本和使用成本;机动灵活,能够适应各种工作场地和环境,包括粗糙不平的地面和狭窄封闭的室内等;安全性能好,设计计算优化,安全保护完善,不需要液压支腿调平,减少了因户外松软地面施工引起支腿陷落风险;更高的工作效率,即自行式高空作业车可在任何作业高度自由行驶,从而作业效率更高,节省了车载式高空作业车收臂、打开支腿再升起的无效工作时间,特别适合在建筑工地、工厂内和库房等一个固定区域连续作业,因此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成为国际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主力军之一。
  
  中国高空车租赁网资讯部获悉:目前都是使用方自行购买高空作业平台,高空作业平台的租赁市场没有发展起来,仅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发达地区,有一些租赁公司从事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数量和品种很少,没有形成大规模使用的氛围和条件。这些主要与国内的安全法规不完善相关。由于国内没有相关高空作业的规定,许多地方经常用吊车将人吊起进行高空作业。这在国外发达国家是法律所禁止的。
  
  早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出台脚手架禁用政策,这一法则、制度将伤亡事故率降低了80%多,高空作业车租赁施工法已经成为这些发达国家的主流施工方法,使用脚手架的工程已廖若星辰,这与我国现在大部分工程大量使用脚手架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但在清洗及设备安装、防火装配、立体施工、装饰装修、外立面结构围护领域一直严重依赖脚手架,效率降低,钢管扣件破损率高,尤其是高空坠落、脚手架倒塌等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目前,在中国也仅有外企工厂建厂房时采用高空作业车租赁施工法。
  
  单就安全和效率来看,中国至少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差距。而同为发展中国家—巴西(金砖四国之一),因在2000年后开始提倡和立法安全高空作业车的行动,使巴西的工伤事故率从2000年的11.3降到2010年的6.1(单位是每百万人次)。
  
  而关于机械化作业和人工搭建脚手架作业之间的成本对比,好多业主和承包商并没有做过详细的计算,但却在潜意识里存在一些误区,他们总认为采用安全的高空作业车施工法会使成本加大。实则不然,高空作业车施工法,是安全+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业务增长的综合优势工法。尤其在当下,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完,中国劳动力在萎缩(从2012年起)。
  
  人工成本在逐年提高,最早90年代一个工人,一天30-50元即可,2000年后,80-100元/天即可,现在零工基本都在200-300元之间,而且基本是60后、70后,80后、90后中很多人不愿再从事该一线工种,而一副脚手架最低配4人,按现行工价,每天共800元,远高于市场高空作业车租赁价。再加上脚手架的拆装均需人工,耗时长,效率低下,在短期的小型工程如粉刷涂料、安装广告、门窗、机电行车检查等工作中,尤为突出。即便在大型工程如高架桥、城市立交等工种中,采用高空作业车也比用脚手架成本低。
  
  采用高空作业车租赁施工法,不但快捷节约时间,而且成本大大降低,还有其它意想不到的好处,诸如安全不影响交通、省心等。对于以后的承包商竞争,不但是关系与造价的竞争,谁优先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谁就可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中国高空车租赁网资讯部获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